借阅:8 收藏:0

:张学良的思想人生 = Lonely hundred years :Zhang Xueliang's thought life /王海晨著

ISBN/ISSN:978-7-5154-0653-4

中图分类号:K827

价格:CNY68.00

其他题名:张学良的思想人生

出版:北京 :当代中国出版社 ,2016.01

并列题名:Lonely hundred years :Zhang Xueliang's thought life

简介:本书共分为七章, 主要内容包括: 思之源: 人生序幕在文明对抗野蛮中拉开 ; 国家观: 聚焦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之间 ; 日本观: 平静之后的理性认知及警世忠告等。

责任者:王海晨 著

载体形态:10, 465页 ;24cm

    • 评分:
    • 加入暂存架

    豆瓣内容简介:

    作者运用国内外的大量历史档案、学术研究成果及张学良最具权威的口述史料,引经据典,多角度、全方位地详细说明张学良爱国思想的产生过程、表现及影响。该著既是风格别具的传记,更是思想评传;具有视角新、史料新、观点新之特征,填补了张学良研究领域的空白,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。
    人们可能会问,作为“东北王”的长子,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、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,他何来“孤独”?如果从其显赫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看,他确实没有理由“孤独”,也不可能“孤独”。但当你走近张学良,特别是走进张学良的思想世界,就会发现,他不仅“孤独”,而且是“孤独百年”。

    豆瓣作者简介:

    王海晨,辽宁大学、温州大学教授,张学良研究专家,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顾问。主要著作有:《张学良的政治生涯》、《世纪情怀——张学良全传》(上下)、《张学良与西安事变》(香港)、《张学良口述历史(访谈实录)》(全七卷,副主编)、《和平的毁灭与复活》、《九一八研究》等;历史文献片《战争与和平—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》(30集,总撰稿)。在《历史研究》、《史学理论研究》、《抗日战争研究》、《史学月刊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百年潮》、《炎黄春秋》等刊物上发表有关张学良的文章近百篇。

    目录:

    绪论 飞沙不解流星泪/
    一、思想,人生的底色/
    二、孤独,真正的百年孤独/
    三、传奇,人走了还留下一串“密码”/
    四、误读,白天难懂夜的黑/
    五、人性:“心灵考古”的路径/
    第一章思之源:人生序幕在文明对抗野蛮中拉开/
    一、童年的天空布满了黑色的云/
    二、稚嫩的心田流淌着古老的传统/
    三、苦闷之时沐浴欧风美雨/
    四、跟着“导师”在“漩涡”里踏浪/
    第二章国家观:聚焦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之间/
    一、国人若人人自奋,国势以张/
    二、我是中国人,当然以中国为本位/
    三、谁能统一中国,我就拥护谁/
    四、“天下恶乎定?定于一”/
    五、红也好,白也好,最要紧的是先把国家弄好/
    六、历史局限,还是理论缺陷?/
    第三章日本观:平静之后的理性认知及警世忠告/
    一、天皇,极端体制的核心/
    二、暗杀,少壮军人的家常便饭/
    三、日本没有老百姓,都是军人/
    四、侵略,是日本不变的国策/
    五、日本根本不拿中国当国家看/
    六、也有可交之人,也有可师之处/
    七、忠告:日本还是一个侵略国家/
    第四章战争观:以息内争御外侮为轴心的思考/
    一、每一个理念都从硝烟中“捡”来/
    二、U字形的发展轨迹/
    三、战争“四观”与战略“十论”/
    四、他的战略思想很像一座“金字塔”/
    第五章两岸观:“过来人”的经验式构想/
    一、国家要不受人欺负非统一不可/
    二、搞“台独”没有出路,只能走统一的路/
    三、统一的障碍是有人不顾国家利益/
    四、关键得有人敢拍板/
    五、两岸问题是家里的事儿,台湾不要怕/
    第六章历史观:亲历者的观察、述说和反思/
    一、历史是面镜子,但它只映照现实/
    二、离开历史的眼光,没法看历史/
    三、历史本来是“活”的,却被活人写死了/
    四、谁都可以写,但不是谁写了都算/
    五、尽信书不如无书/
    六、若问山下路,请问过来人/
    第七章宗教观:充满无奈的“天国”世界/
    一、充满迷茫、无奈的苦涩跋涉/
    二、没有信仰,你就是棵浮萍/
    三、上帝那有本账,岂敢乱说/
    四、他究竟是基督徒,还是基督教研究者/
    结语如果从人格角度解读……/
    一、人生“DNA”图谱扫描/
    二、他的思想人生如同一条不靠岸的船/
    主要参考资料/
    附录是什么在影响口述历史的真实性/
    后记放下了方知并未曾拿起/

    分馆名 馆藏部门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状态
    A 样本库 31898808 K827/2104 31898808 在架库本
    A 西区图书馆 31966800 K827/2104 31966800 在架可借
    A 西区图书馆 31966801 K827/2104 31966801 本馆遗失
    A 第三图书借阅厅(五层北) 31966802 K827/2104 31966802 在架可借
    A 第三图书借阅厅(五层北) 31898812 K827/2104 31898812 在架可借
    A 第三图书借阅厅(五层北) 31898809 K827/2104 31898809 在架可借
    A 第三图书借阅厅(五层北) 31898810 K827/2104 31898810 在架可借
    A 第三图书借阅厅(五层北) 31898811 K827/2104 31898811 本馆借出
    A 第三图书借阅厅(五层北) 31966803 K827/2104 31966803 在架可借
   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
      类型 说明 URL
      评 论
      评分:
      发表

    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

      欢迎第479192位用户访问本系统